• 时间排序
  • 最多浏览
  • 最多下载
共有 1028 份报告 清除条件
  • 10多家房企化债获批,民企发行海外债破冰

    [摘要]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债务重组与海外融资呈现阶段性进展。10余家出险房企如融创、富力、中梁等境内外债务重组方案陆续获批,其中融创境外债重组获83%债权人同意,华夏幸福累计重组债务达1926.69亿元。部分企业如金科、协信远创通过破产重整程序进入执行阶段,苏宁置业等也启动重整程序。海外债市场出现破冰迹象,绿城和新城分别以8.45%和11.88%高利率发行美元债,主要用于债务再融资而非新增投资,显示国际资本市场对优质民企的谨慎开放。但当前海外债融资成本仍显著高于境内信用债(如绿城境内债利率4.37%),且发债主体局限于少数未出险房企。行业整体面临销售承压,2025年1-5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0.8%,叠加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海外债窗口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房企融资结构正随行业转型调整,未来可能受现房销售等制度改革影响。

    房企研究 最新动态 风险化解 债务重组
    时间2025-06-25
    页数6页
    下载1152
    浏览10377
  • 《中指丨6.13国常会: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摘要] 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原则,有序推进土地、金融、税收等基础性制度建设。会议特别强调加速“好房子”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更新统筹,并通过规划、土地、财政等配套政策支持实施。针对当前市场,会议要求全面摸底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优化政策系统性,从稳定预期(如房价信心)、激活需求(如取消限购、房票安置)、优化供给(增加高品质住房)、化解风险(保交房、改善房企资金)四方面多管齐下,以更大力度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中指监测显示,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和商品房进展较慢(实际发行仅占计划16%),后续政策落实效率需提升。会议释放了政策加码信号,对稳定市场预期具有积极作用。

    时间2025-06-16
    页数4页
    下载1258
    浏览10461
  • 《中指丨收购存量商品房取得新突破,专项债发行19.2亿元!》

    [摘要] 2025年5月,浙江和四川率先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总金额达19.2亿元,标志着地方收购存量商品房取得新突破。这一举措为各地提供了参考样本,预计后续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进程将加速。报告梳理了政策支持背景,包括2023年央行设立的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2024年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以及财政部允许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政策。不同资金来源在利率和期限上存在差异:专项债券利率较低(1.73%-2.13%)、期限较长(10-30年),而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期限可达30年但利率较高(如2.95%),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期限较短(最长5年)且利率在1.5%-3%之间。各地实践案例显示,收购房源主要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安置房,收购主体以地方国企为主,收购价格多采用备案价折扣方式。浙江和四川的试点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定价和运营模式参考,未来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有望加速推进,助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和供求关系改善。

    政策解读 即时解读 收购存量房
    时间2025-06-11
    页数6页
    下载1249
    浏览13811
  • 民营房企信心提升了吗?

    [摘要] 2025年上半年民营房企信心呈现局部回暖迹象,主要体现在拿地活跃度提升。1-5月TOP100房企中民企数量增至24家,拿地金额占比达16.8%,较上年分别增加13家和8.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公积金利率和LPR下调降低了置业成本;二是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推动房企补库存需求;三是区域性中小房企成为新生力量,如浙江、四川等地房企依托本土优势聚焦大本营拓储。但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滨江、龙湖等经营稳健的大中型民企与兴耀房产等区域性中小房企构成主力,且民企拿地高度集中在杭州、成都等个别城市(杭州民企占TOP10拿地额38.6%)。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回暖具有阶段性特征,TOP100房企销售额仍同比下降10.8%,销售端压力可能传导至投资端,民企信心持续提升仍需依赖市场实质性复苏。整体来看,央国企主导的土地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民企投资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时间2025-06-11
    页数6页
    下载1174
    浏览11667
  • 56亿人次出游背后:文商旅项目如何撬动万亿文旅消费新蓝海

    [摘要] 2025年上半年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全年国内出游达56.2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5.7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下,文商旅融合模式成为撬动万亿消费新蓝海的核心路径。报告指出,文商旅项目通过"文化IP+旅游流量+商业场景"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价值激活,其中文化IP赋予项目差异化内涵,旅游资源导入客群流量,商业空间完成价值转化。典型案例包括成都宽窄巷子通过"三态融合"打造巴蜀文化街区,上海张园以石库门建筑群为载体融合海派文化与时尚消费,绍兴天地将工业遗址转化为文商旅综合体。未来趋势显示,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文商旅项目智慧化升级,VR/AR等技术应用、数字IP营销及智慧运维成为发展方向,同时入境游政策优化推动项目加强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政策层面,中央及地方持续出台文件支持文商旅融合发展,重点方向包括创新消费场景、盘活存量空间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为行业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时间2025-05-28
    页数10页
    下载1131
    浏览11043
  • 《中指丨专项债收地再提速,几大特征值得关注!》

    [摘要] 2025年上半年,中国各地专项债收地行动显著提速,呈现出几大关键特征。截至5月20日,全国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的存量闲置土地接近3000宗,总面积超1.33亿平方米,总金额逾3500亿元,其中广东、河南、福建等省份收储规模领先。专项债发行方面,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已实际发行约550亿元,占拟收储总额的15%,但整体发行节奏仍需加快。从地块特征看,住宅用地占比65%,地方国企地块超80%,收储价格与成交价比值集中在0.8-1.0区间。政策层面,中央及地方陆续出台文件明确专项债用于土地收储的细则,旨在盘活存量土地、改善市场供求。展望未来,随着利率下调降低发债成本,预计更多地区将加速专项债发行,并通过政企协作优化土地储备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

    政策解读 即时解读 专项债收储
    时间2025-05-21
    页数9页
    下载1273
    浏览14581
  • 中指丨三大维度看懂“好房子”设计风向

    [摘要] 报告围绕“好房子”设计风向展开分析,从阳台空间设计、室内层高优化及社区公共空间打造三大维度梳理了当前住宅产品设计趋势。在阳台设计方面,多地通过放宽计容规则推动“大阳台”落地,如广州将半开敞空间半计容比例提升至20%,招商蛇口南沙项目更将比例放宽至25%,通过错层阳台、空中花园等设计提升空间实用性。层高方面,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部分省份如河南、江苏对配置地暖或新风系统的住宅要求层高不低于3.15米,实际项目中上海绿城·潮鸣东方等改善型住宅层高已达3.5米,增强了空间通透性与设备兼容性。社区公共空间方面,北京、杭州等地鼓励利用架空层打造休闲健身等多元化场景,如北京建发金茂·观宸项目通过架空层衔接下沉会所,形成功能互补的共享空间。报告指出,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需求升级,房企需在成本管控与技术创新中平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推动“好房子”建设。

    住宅市场 专题报告 好房子 住宅
    时间2025-05-15
    页数8页
    下载1265
    浏览11230
  • 《中指丨河南信阳发文落实现房销售,影响有多大?》

    [摘要] 河南信阳住建局于2025年5月13日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提出推行现房销售的新政策。政策按照“新老有别”原则执行,已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仍可按原有规定申请预售许可,而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预售,新出让土地则一律实行现房销售。此举旨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降低购房者风险,提升房企产品品质,并优化市场供需结构。中指解读认为,信阳市场当前库存去化压力较大,不少项目已处于现房销售状态,因此新政对短期市场影响较小。同时,政策还强化了对房企资金的要求,严禁违规抽调资金,强调使用自有资金购地,以保障项目交付。现房销售模式在库存量大的地区推进符合中央“严控增量”的要求,未来或有更多城市跟进,但需注意平衡市场供需,完善相关融资制度。

    时间2025-05-14
    页数4页
    下载1204
    浏览12438
  • 管理扁平化,业务轻型化

    [摘要]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百亿房企销售额均值从2020年的高点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434.2亿元,仅为四年前的三分之一,同比降幅达30.9%。行业人效指标显著恶化,2023年房企人均销售额较2021年峰值下降29.2%,人均营业利润较2018年下降36.6%。为应对市场下行压力,房企普遍采取组织架构优化和业务转型两大策略。在组织管理方面,头部企业积极推进扁平化改革,如中国金茂将三级管控压缩为二级,招商蛇口、龙湖等通过区域合并实现资源聚焦,万科则通过设立前方指挥部强化业务集约化。总部职能也趋向专业化平台化,保利发展将10个中心精简为7个中心。在业务战略方面,华远地产、美的置业等企业陆续剥离重资产开发业务,转向代建、物业运营等轻资产业务模式。这些调整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和资产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最终增强企业在行业调整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韧性。

    时间2025-05-08
    页数4页
    下载1182
    浏览11922
  • 以运营决胜未来:从头部企业年报看商业地产发展策略

    [摘要] 该报告分析了2024年头部商业地产企业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策略。在经营业绩方面,商业地产业务成为房企的“稳压器”和“第二增长曲线”,购物中心表现优于写字楼,8家代表企业商业板块收入增速均值达7.7%,其中华润万象生活增速最高为21.4%。发展策略上,企业普遍采取轻资产扩张与数字化转型,华润万象生活聚焦高能级城市TOD项目,龙湖集团新增11座商场中4座为轻资产;数字化方面重点构建会员系统、AI应用及数据中台,如新城控股会员消费占比超30%。融资渠道创新体现在公募REITs和经营性物业贷款,龙湖集团新增300亿经营贷,招商蛇口落地92亿。运营层面通过标杆项目打造、招商调改和业态创新提升资产价值,华润万象生活商场零售额达2150亿元,龙湖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16%。报告指出,在扩内需政策支持下,2025年商办市场将温和复苏,头部企业凭借轻资产模式、数字化赋能和精细化运营将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4-27
    页数7页
    下载1169
    浏览8800
共 1028 条
前往

中指云

400-630-1230

中指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