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产市场专题:完善的土地、公屋制度和金融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成熟》
[摘要] 1. 地理人文环境和宏观经济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但面积狭窄,连同水域总面积为27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1/7。截至2011年,全港共居住人口707万,人口密度达6480人/平方公里,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四位。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2011年,香港GDP为1.82万亿港元,人均GDP达到26.8万港元(约合3.42万美元),是北京的2.7倍。香港在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与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密切相关。 2. 房地产市场历史和现状 (1) 发展历史:人多地少、房地产业垄断程度高导致高房价 香港楼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攀升,房价收入比居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前列。1997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012年4月,香港楼价突破历史高位,较1997年的高峰高出13%。香港人多地少的大环境加上“勾地”政策的实施,严重限制了土地供给,同时,房地产行业垄断程度高,政府政策长期过度保护大企业利益,使得高房价得以延续,大大影响了普通香港民众的生活水平。 (2) 房地产与金融:多样化且成熟发达的融资渠道 香港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丰富,既可以从银行获得支持, 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1997 年,香港成立了香港按揭抵押公司,专门从事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2003 年7 月30 日,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 颁布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标志房地产投资信托开始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运作。 (3) 土地制度:政府所有,土地相关收入占比高 作为世界上资本主义特征最显著的城市,香港在自然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香港政府仍控制着这个城市最有价值和最稀缺的资源——土地。政府通过公共土地批租,向私营机构和准公共机构分配土地以用于住宅和工业开发。土地相关收入占政府财政总收入达2成。 (4) 公屋制度:较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香港半数居民通过公屋解决住房需求。从上世纪40年代的“屋荒”到50年代住房保障制度确立,60年代“十年建屋计划”,再到80年代“长远房屋策略”,香港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 3. 结论及启示 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到,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丰富的住房供应结构,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其次,完善土地法律体系,建立全面有效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快我国住房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最后,警惕房地产泡沫的负面影响。
- 时间2012-07-20
- 页数16页
- 下载1164
- 浏览8400
免费
立即阅读《2012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热销高端项目分析》
[摘要] 2012年上半年,在货币政策微调、地方政府微调政策等的促进下,主要城市首次置业等刚性需求积极入市推动普通住宅成交量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改善性需求也逐步释放,中高端住宅项目成交逐渐活跃,今年2月以来,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中高端住宅成交套数占全市商品住宅的比重明显提高。历史数据显示,中高端住宅成交量占比在市场好的时期普遍较高,上半年特别是5-6月部分城市中高端项目的热销也证明了目前市场热度的提升。本文通过各地项目成交数据,对北京、上海等五个代表城市上半年热销高端住宅项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上半年热销高端住宅占市场整体的份额下降,但价格企稳回升,少数项目近两个月成交量明显增加,进一步证明了目前热点城市市场不断升温的趋势。
- 时间2012-07-20
- 页数9页
- 下载1140
- 浏览8389
免费
立即阅读《7月降息以来重点城市成交量分析》
[摘要] 【报告要点】 1. 整体表现:年初以来成交量回升显著,7月前三周成交量较6月底的峰值回落,但仍为近两年同期最高,仅低于2009年同期。 2. 不同城市:各类城市表现分化,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波动大,市场反应更敏感。
- 时间2012-07-23
- 页数4页
- 下载1138
- 浏览8379
免费
立即阅读《新达城》
[摘要] 新达城(Suntec City Mall)位于新加坡的城市核心区——滨海中心(Marina Centre),是新加坡最著名的城市综合体之一。项目于1998年正式开业,集办公、会展、购物、美食、娱乐为一体,总规模达700万平方英尺(约65万平方米)。新达城无论规模、功能还是影响力,都是新加坡顶级商业项目之一,成为几乎每个旅游者必去之地。新达城年客流量超过2400万人次,接近新加坡总人口数量的5倍。
- 时间2012-06-15
- 页数5页
- 下载1138
- 浏览8377
免费
立即阅读《调控期间十大城市新房及二手房价格走势对比分析》
[摘要] 【报告要点】 1. 价格波动:二手房转向往往早于新房,且波动大于新房,对市场更为敏感。 2. 特点分析:二手房市场交易分散,使得二手房价格成为市场变化的先行指标。 【报告正文】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调控政策的出台,主要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今,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累计上涨60%,超过同期新房价格涨幅,且在政策转向的时候,受自身市场分散决策等特点影响,二手房价格的涨跌幅度波动更加明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新房市场更迅速,可视为市场变化的先行指标。
- 时间2012-07-20
- 页数5页
- 下载1148
- 浏览8473
免费
立即阅读《中大户型、中高价位项目成交占比上升,改善型需求渐释放》
[摘要] 随着信贷环境利好、刚需受鼓励支持以及改善型需求逐步释放,今年二季度成交量显著回升,部分中大户型、中高端项目开始热销。多个重点城市套均面积较一季度有所上升,中高端成交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均价有所上涨。从热销项目上看,一线城市目前还是以低价、小户型项目为主,而在二线城市部分中大户型和高价项目热销,特别是天津,热销项目高端化的趋势已经超过全市整体。
- 时间2012-07-20
- 页数4页
- 下载1133
- 浏览8392
免费
立即阅读《各城市受调控政策影响不一,成交量分化更加明显》
[摘要] 【报告要点 】 1. 城市分化:一线城市回升显著,仅三线城市仍低于去年。 2. 不同城市表现:二线城市规模突出,杭州、南京、厦门回升最为显著明显。 【报告正文】 2010年以来,中央持续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市场需求明显受到抑制。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不断加大、首套房贷政策松动等政策环境的改善,置业者的观望情绪有所缓解,促进多地成交量回升,但不同城市走势不同,成交量分化更加明显。
- 时间2012-07-23
- 页数4页
- 下载1131
- 浏览8387
免费
立即阅读《房地产业新增贷款止跌反弹,企业资金压力逐渐缓解》
[摘要] 鉴于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增强,中央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年底以来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已累计三次降准和两次降息,同时针对首次置业等合理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业贷款形成有力支持。总体信贷环境向好,但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释放,具体表现在新增贷款的增长慢于总体,回升力度也偏低。从不同贷款类别来看,由于去年住宅成交下降以及审批滞后等因素,住房按揭贷款增速持续下降,滞后时间更长于开发贷款。货币政策的转向对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市场都形成正面的促进因素,整体信贷环境好于过去两年。预计下半年按揭贷款将呈现显著增长,开发贷款对资金信誉较好的品牌房企的支撑也将持续加大。但也应当看到,针对房地产业的信贷环境仍将处于严格的监管下,差异化信贷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对房企的信贷监管力度将持续加大,绝不会再出现2009年那样大幅放量的情况。
- 时间2012-08-29
- 页数8页
- 下载1132
- 浏览8371
免费
立即阅读《部分二三线城市住宅供应远超消化能力,而一线城市严重短缺》
[摘要] 过去十年,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刚刚突破50%,预计在2020-2025年间达到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这将给未来十年的房地产市场继续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控政策继续维持从紧取向的大背景下,不同城市由于供应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蕴含着不同的机遇和风险。选对城市、踩准节奏,对房地产企业非常重要。为此,本文通过在售项目规模和历年土地供应数据,对全国100个重点城市的住宅供应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横向对比找出哪些城市存在供应过剩风险,而哪些城市供不应求。
- 时间2012-09-13
- 页数5页
- 下载1142
- 浏览8435
免费
立即阅读《全国新房始终占住宅市场主体,一线及少数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更成熟》
[摘要] 近年,伴随着我国商品房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二手房在我国住宅市场的地位日趋凸显,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北京、深圳等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逐渐超过新房。本报告基于40个大中城市数据研究发现:全国新房市场规模仍稳步增长,且成交量的波动幅度小于二手房,始终占据住宅市场的主体;二手房市场主要集中在40个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而在中西部地区及多数二三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占比不高,市场发达程度远不及一线城市。
- 时间2012-09-18
- 页数7页
- 下载1161
- 浏览8427
免费
立即阅读
热门报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