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盘点丨2024年楼市十大关键词》
[摘要]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政策密集调整期,中央以“止跌回稳”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维度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阶段性恢复。政策脉络呈现三大主线:需求端刺激、供给端优化及长效机制构建。需求侧通过取消限购(仅北上深等保留)、首付比例降至历史最低(首套15%)、房贷利率创新低(部分城市跌破3%)、交易税费减免(契税面积标准上调至140㎡)等措施释放购房需求;供给侧聚焦“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包括专项债支持盘活闲置土地、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全年70城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新增100万套)及“白名单”项目融资(审批3.6万亿)。长效机制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构建“租购并举”新模式,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展望2025年,政策将延续宽松基调,重点落实已出台措施,核心城市或进一步松绑限购,公积金利率有望再降,同时通过“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促进供需平衡。市场修复仍依赖城中村改造提速、存量资产盘活及“好房子”供给增加,但需警惕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复苏节奏的影响。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2-30
- 页数26页
- 下载1253
- 浏览11298
¥8
立即购买 -
《中指丨2025全国住建工作怎么干?住建部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摘要] 2025年全国住建工作会议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首要任务是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体措施包括释放需求(落实“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优化公积金支持、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并推进货币化安置)和改善供给(严控商品房增量、增加保障房供给)。第二项任务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重点包括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推行现房销售、完善房屋安全监管及市场秩序整治。第三项任务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强调体检与更新一体化机制、可持续模式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及数字化治理。第四项任务是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通过建筑业改革、标准提升、推广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实现产业升级。第五项任务是建设“好房子”,提升住宅标准、支持品质提升制度、推动老旧住宅改造及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支持力度,助力房地产风险化解和市场稳定。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城中村改造和存量房收储政策或将成为新房销售止跌的关键,而“好房子”供给和城市更新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修复。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2-26
- 页数6页
- 下载1355
- 浏览11565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摘要]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方向,重点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体措施包括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并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财政政策方面,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货币政策则保持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以降低购房成本。会议还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并通过城市更新和区域战略实施增强发展活力。整体来看,2025年政策组合拳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预计核心城市将率先实现回稳目标。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2-13
- 页数6页
- 下载1415
- 浏览12086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12.9中央政治局会议:稳住楼市》
[摘要]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核心聚焦于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稳定经济。会议提出将采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提振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会议强调"稳住楼市"的基调,要求加快落实已出台的稳地产政策组合拳,如货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等,同时预期将推出更多增量政策优化限制性措施。会议还指出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包括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制度等中长期改革举措落地。从数据来看,10-11月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已呈现阶段性回稳迹象,但实现持续稳定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落实。整体而言,本次会议释放了强烈的稳增长信号,为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奠定了积极基调。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2-09
- 页数4页
- 下载1357
- 浏览11161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中国房地产政策跟踪报告(2024年11月)
[摘要] 2024年11月中国房地产政策跟踪报告显示,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推出多项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化债议案,计划通过专项债置换、年度化债资金安排及棚改债务延期三项措施化解12万亿元地方隐性债务,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并释放资金支持民生与投资。财税政策方面,优化了契税、增值税及土地增值税政策,降低购房者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其中一线城市取消普宅标准并统一税收优惠。专项债细则落地支持收购存量闲置土地,优先回收住宅和商服用地,以改善土地供求关系并增强房企资金流动性。城中村改造政策范围扩大至近300个地级市,鼓励货币化安置以消化商品房库存,预计带动约1亿平米住宅销售。地方政策层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取消普宅标准,长沙取消限售,多地优化公积金贷款额度及首付比例,重庆等地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此外,郑州、银川、广州等地推进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套中央资金支持加速去库存。整体来看,政策组合拳通过需求端降成本、供给端盘活存量和资金端减压协同发力,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并推动行业进入新循环。未来政策或进一步聚焦一线城市限购松绑、二套房贷利率下调及专项债收储细则落地。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1-29
- 页数22页
- 下载1500
- 浏览12606
¥16
立即购买 -
《中指丨两部门发文,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或将提速》
[摘要] 202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核心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支持范围从35个超大特大城市扩围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加速100万套改造计划落地;二是强调货币化安置,结合房票政策可带动约1亿平米住宅销售,占市场总量10%,促进库存消化;三是将城中村改造纳入城市更新战略,要求落实财税、土地等配套政策。此次政策是对10月住建部“组合拳”的具体落实,通过专项借款(如广州、佛山案例)与税费优惠推动项目落地,旨在释放城镇化潜力并稳定房地产市场。历史政策对比显示,货币化安置比例调控与专项债支持范围调整是近年棚改及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演变脉络。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1-15
- 页数4页
- 下载1345
- 浏览11942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利好频发!三部委优化多项房地产税收政策》
[摘要] 2024年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多项房地产税收优化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住房交易契税方面,新政将享受1%优惠税率的面积标准从90平方米提升至140平方米,家庭唯一住房和第二套住房在140平方米以下均按1%征收,140平方米以上分别按1.5%和2%征收,一线城市不再区别对待,显著降低了购房成本特别是改善性需求。其次,针对增值税政策,取消普通住宅标准的一线城市将与其他地区统一执行2年以上住房销售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减轻交易负担。最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全面下调0.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降至1.5%,中部和东北地区1%,西部地区0.5%,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新政将于2024年12月1日实施,但此前未申报的交易也可适用新规。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这些政策通过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压力,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1-14
- 页数5页
- 下载1305
- 浏览11321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运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细则落地,这些要点值得关注!》(完整版)
[摘要] 自然资源部于2024年11月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旨在通过专项债资金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明确了六大核心要点:一是强调此举为改善土地供求关系、增强资金流动性及稳定楼市的关键措施;二是规定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具体实施收地工作,且储备地块需在全民所有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标识;三是优先收购企业无力开发的住宅和商服用地,同时涵盖司法拍卖、低效用地等类型;四是要求按土地评估价与企业成本就低原则确定收购价格,并允许集体决策下调幅度;五是规定收回土地原则上当年不得再用于房地产开发,确需供应时不得超过年收回总量的50%,并需落实“五类调控”政策;六是专项债券额度及使用细则待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该政策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改善市场预期,尤其建议在开发投资吸引力强的城市加快收购节奏以释放增量价值。政策实施需多部门协同,防范风险,最终实现地方政府、企业、市场多方共赢。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1-12
- 页数7页
- 下载1423
- 浏览11082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重磅!大力度化债资金落位,房地产市场或加速企稳!》
[摘要]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专项债务限额将从29.52万亿元提升至35.52万亿元。此外,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4万亿元隐性债务,加上对2029年后到期的2万亿元棚改债务维持原偿还方式,三项政策合计可化解12万亿元隐性债务。这将使2028年前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大幅减轻地方财政压力,预计五年可节约利息支出约6000亿元。腾出的资金将用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支持科技创新。 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针对房地产市场,近期将推出支持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和房企税费压力。专项债券还将支持回收闲置土地、新增土地储备及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相关政策细则正在制定中。 中指观点认为,这些政策将有效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有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税收政策的优化和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房等措施有望修复市场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尽管当前存量房收储进展较慢,但政策落地后或加速相关工作,促进市场进入新循环。整体来看,中央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展现了稳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1-11
- 页数4页
- 下载1326
- 浏览11033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指丨中国房地产政策跟踪报告(2024年10月)
[摘要] 2024年10月中国房地产政策呈现系统性宽松态势,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推动市场止跌回稳。核心政策动向包括:第一,财政部明确三项工具组合,包括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和存量房收购、优化保障房资金使用方向、研究衔接普宅标准取消的税收政策调整。第二,五部门联合推出"四个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宅标准)、"四个降低"(首付比例统一至15%、存量利率下调等)和"两个增加"(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白名单贷款规模年底扩至4万亿)的组合拳。第三,央行年内第三次下调LPR,5年期以上降至3.6%,创历史新低,多地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地方层面,天津、海南澄迈全面取消限购,杭州、成都等20余城放松限售限价,超60城优化公积金政策(如宁波允许提取余额支付首付),上海等城市差异化下调二套首付比例。此外,银川、哈尔滨等推进国企收储存量房作保障房,长沙、大连等通过人才补贴、契税返还等刺激需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但市场完全企稳仍需配套资金落实和需求端信心修复。 【此内容为AI自动生成】
- 时间2024-10-31
- 页数24页
- 下载1541
- 浏览13087
¥16
立即购买
深选研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