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动态
外资并购不动产:注重长期稳健收益,布局新兴物业
当前内地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房企出售资产以抵偿债务、回笼资金,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等因素均影响外资企业在内地的并购决策。展望未来,预计外资企业仍会把握时机在内地并购持有经营性物业,并加大对新兴物业的投入。
2023年初以来,外资企业在内地并购不动产主要集中在持有经营性物业、核心城市优质土地和大型房地产企业股票及债券三个领域。外资企业进行并购往往看重并购标的所能带来的长期稳健收益,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在新兴领域拓展机会。当前内地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房企出售资产以抵偿债务、回笼资金,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等因素均影响外资企业在内地的并购决策。展望未来,预计外资企业仍会把握时机在内地并购持有经营性物业,并加大对新兴物业的投入。
并购标的:持有经营性物业、核心城市优质土地、股票及债券
在持有经营性物业方面,外资企业并购标的既包括商业地产、写字楼等传统物业,也包含长租公寓、物流地产等新兴物业。从收购数量来看,持有经营性物业一直为外资企业在内地并购不动产交易最多的类型之一,因其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收益而受到外资青睐。与2022年相比,2023年外资并购持有经营性物业数量有所减少。
表:2022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内地并购持有经营性物业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在土地与住宅项目方面,受近年来内地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与2022年相比,2023年外资企业一方面减少了公开市场拿地数量,拿地聚焦一线城市及企业深耕多年的核心区域城市。另一方面,外资企业进行项目股权置换或接手出险房企手中合作项目的股权,以增加企业对项目的掌控。
表:2022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内地拿地与住宅项目并购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在股票债券方面,外资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行买入与卖出。整体来看,外资普遍认可头部房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对财务安全的重视,并长期持有房企股票。以万科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贝莱德、GIC等知名投资机构早在十年之前就已分别出现在万科A股或H股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并长期持仓至今。
表:2022年以来部分外资持有内地房企股票和债券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并购逻辑:看重长期稳健收益,积极开拓新兴物业
外资企业在内地并购不动产往往坚持看重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策略选择并购标的,进行并购交易。商业地产、写字楼等传统经营性物业的收益具有长期、稳定等特点,核心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不动产能够保障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如新加坡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SilkRoad Property Partners重点投资社区商业项目,在上海收购多个社区购物中心,并于2023年上半年在深圳以15.4亿元买入深南万科里;嘉里建设在内地核心城市建设优质综合体,于2022年以招标形式购入上海市黄浦区广场社区地块后又于今年招标购入临近地块,首批地块将主要用作住宅公寓、石库门联排别墅、办公楼、零售和酒店,第二批地块将主要包括办公楼和零售。
表:部分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并购商业地产、写字楼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在传统经营性物业寻找机会的同时,外资企业把握产业发展与政策鼓励方向,积极拓展长租公寓、物流地产等新兴领域。住房租赁相关政策持续深化,外资企业加码布局重点城市长租公寓项目。如博枫2022年收购的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板块嘉誉云景项目于今年7月份开业,由博枫旗下长租公寓品牌“blinq博邻”进行运营管理,同时于今年8月收购上海静安区静安聚源大厦,计划提供高品质租赁住宅,继续沿用“博邻blinq”品牌。此外,外资企业在核心区域持续布局物流地产,如凯德集团在2021年收购位于上海、昆山、武汉和成都的四个优质物流资产,又于今年2月收购佛山的一个优质物流项目。
表:部分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并购长租公寓、物流地产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并购原因:资产价格下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促使外资扩大在内地投资
受疫情和行业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内地持有经营性资产运营情况不佳、或持有人陷入债务危机急需回笼资金,外资企业能够以较为优惠的价格达成交易。如苏宁置业旗下北京苏宁生活广场据报道曾于2022年4月在市场上寻找买家,对外报价约35亿元,此次凯德以28.1亿元收购,价格约为一年前的八成。
外资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断寻求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外资企业意识到中国经济和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提前布局以抢占市场份额。以物流地产为例,受益于电子商务产业持续扩张、零售消费平稳增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等因素,市场对优质新基建资产、特别是高标准物流仓储的需求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7.2%,规模与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网上零售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物流地产的发展,也激发了外资对优质物流资产的投资热情。
图:2016-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及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企业研究:https://www.cih-index.com/
美联储加息导致融资成本增加,影响外资企业在内地投资。美联储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在进入2023年以来多次加息,导致美元成本高企。出于纯商业的考量,当前国内外存在的利息差减少了外资企业用美元或其他外币投资内地市场的动力。
与过去两年相比,外资企业在内地拿地数量有所减少。一方面,内地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外资企业为确保投资回报率只在一线城市及深耕多年的核心区域城市拿地。另一方面,为增强对合作项目的控制力,便于在产品定价、成本分配、营销策略等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及控制权,并且规避来自合作方的风险,外资企业与项目合作方进行股权置换,或接手合作方手中的项目股权。
未来展望:外资企业仍会持续投资,并加大对新兴物业的投入
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强劲的基本面,将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如凯德、太古、新世界、恒隆、高盛等外资及港资企业等均明确表示,将中国作为投资的重要市场。这些外资企业往往在内地扎根多年,对内地市场有一定了解,具备在商业、办公等传统经营性物业领域的丰富开发与运营能力。
同时,外资企业也在收购新兴物业,尝试进军新领域,预计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如凯德集团于今年2月宣布,设立凯德中国特殊机会伙伴计划(简称“CCOP计划”),总承诺股本11亿新元,投资于中国的特殊机会项目,既包括办公楼、购物中心等传统物业,也包括物流地产、工业地产等新兴物业。
外资企业经营模式可为内资房企探索新发展模式提供借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行业发展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将由物业开发为主逐渐向服务供给过渡,存量市场蕴含巨大发展机遇。外资企业在经营持有型物业方面经验丰富,且经历过多个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风险管控能力较强,其经营理念与模式对于内资房企探索新发展模式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报告下载
(电脑端复制链接)
政策解读
“新房改”将至,对楼市影响会有多大?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916.html
新政满两月,一线城市楼市正在发生变化!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652.html
地价上限、限墅令取消?三大影响值得关注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462.html
中国房地产政策跟踪报告(2023年10月)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934.html
企业研究
2023年1-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875.html
2023年1-10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876.html
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监测月报-2023年10月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3266.html
头部央企掀起抢人大战,提效率、增活力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529.html
房地产市场
中国房地产市场月报2023年10月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3116.html
2023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数据解读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4090.html
2023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0973.html
国庆楼市成交数据出炉,银十平淡开局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1299.html
指数研究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2023年10月)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2884.html
最新!2023年10月十大城市二手房房价地图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3267.html
物业研究
2023中国房地产服务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0693.html
2023中国物业服务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55184.html
2023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54420.html
相关资讯
中指·每日要闻: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一线城市放松限购
中指云网讯: 点击查看房地产市场最新数据 今日看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 上海,广州,深圳:放松限购政策 华发股份:发行8.9亿元中期票据 泉州城建:完成发行202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规模7亿元 广州:保利发展117.55亿拿下广州南方面粉厂地块,成交楼面价66957元/㎡ 南京:中建国际15.86亿竞得南京江宁滨江3幅地块 【政策·市场】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4〕第11号》)及答记者问,以及《关于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要求的通知》。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与《关于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的通知》。此外,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今日发布《关于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倡议》;各商业银行将发布相应公告。 【2】上海,广州,深圳:9月29日,上海市、广州市与深圳市放松限购政策。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官微发布通知,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单身人士购买外环外住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年限调整为连
来源: 中指研究院
胡润百富榜发布:李嘉诚家族神话不老,王健林重返内地房地产首富
中指云网讯: 【中指产品】开发云数据中心新增"产业政策"模块,支持关键词、标题搜索!→戳这里试用 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上榜企业家的人数和财富双双下滑。一共1305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上榜,比去年减少160人。相比去年,上榜企业家总财富缩水了18%,即减少9.7万亿至24.5万亿元。 去年上榜的企业家,一共有293人在今年落榜,其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最多,占比高达14%。尽管如此,房地产依然是上榜人数第二多的行业,占比9.9%,比去年减少1.6%;从财富来看,房地产行业总财富最高,占比10.8%。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房地产是富豪们的主要财富来源之一,但它的重要性却在下降。时代财经了解到,20年前上榜胡润百富榜的房地产富豪人数占比为50%,十年前为20%,而如今仅剩9.9%。 财富缩水最大的富豪来自房地产行业,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之女、碧桂园联席主席杨惠妍的财富相比去年下降1100亿元。由于财富的严重缩水,杨惠妍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1下降至今年的第47,而在2019年和2020年,杨惠妍连续两年冲入榜单的前10名。 去年,杨惠妍首次跌出前十,这意
来源: 时代周报
中指动态
更多..2025年人居梦想“好房子”研究全面启动
2025-05-08 10:26:01AI物业服务场景大模型发布
2025-04-21 09:15:04中指雄安盛会|2025中国物业百强企业名单和AI物业场景大模型隆重发布
2025-04-21 10:05:022025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正式启动
2025-04-10 09:15:56
中指报告
更多..土地市场
房产市场
企业数据
招拍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