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城市短期和长期供应压力分析》
[摘要] 1. 天津、武汉、青岛目前住宅可售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出清周期位居主要城市前列,短期供应压力较大。 2. 部分二线城市近年住宅用地的供应规模明显高于市场消化能力,武汉、沈阳、天津、青岛等地未来几年供应压力较为突出;而大连、唐山、哈尔滨等城市由于住宅市场成交规模相对较小,需更长时间来消化,长期供应压力最为突出。 3. 综合对比:天津、武汉、青岛短期和中期压力均较大,而北上广深长期、短期供应都相对不足。
- 时间2012-08-08
- 页数5页
- 下载1150
- 浏览8661
免费
立即阅读 -
《北京上海房价比较:谁是中国房价最贵城市》
[摘要]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市场起步早且吸引到来自全国开发企业和购房者的关注,其房地产市场在规模、价格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本文从价格和销量等方面对北京和上海的住宅市场进行比较后发现:目前上海住宅价格总体高于北京,且其高端市场规模更大,价格更高;北京市场集中度较高,热销项目中中低端项目占比更大且销售量突出,价格水平相对较低。
- 时间2012-07-31
- 页数7页
- 下载1144
- 浏览8727
免费
立即阅读 -
《从美国城市集中度看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摘要]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阶段,美国的现状对中国未来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人口:鼓励人口东移,进一步提高人口集中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面积:中国城市面积明显偏小,应大力发展建设城市群 GDP 占比:中国城市GDP 份额远低于美国都市圈,未来发展空间大
- 时间2012-07-26
- 页数7页
- 下载1214
- 浏览8750
免费
立即阅读 -
《香港房地产市场专题:完善的土地、公屋制度和金融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成熟》
[摘要] 1. 地理人文环境和宏观经济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但面积狭窄,连同水域总面积为27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1/7。截至2011年,全港共居住人口707万,人口密度达6480人/平方公里,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四位。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2011年,香港GDP为1.82万亿港元,人均GDP达到26.8万港元(约合3.42万美元),是北京的2.7倍。香港在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与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密切相关。 2. 房地产市场历史和现状 (1) 发展历史:人多地少、房地产业垄断程度高导致高房价 香港楼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攀升,房价收入比居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前列。1997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012年4月,香港楼价突破历史高位,较1997年的高峰高出13%。香港人多地少的大环境加上“勾地”政策的实施,严重限制了土地供给,同时,房地产行业垄断程度高,政府政策长期过度保护大企业利益,使得高房价得以延续,大大影响了普通香港民众的生活水平。 (2) 房地产与金融:多样化且成熟发达的融资渠道 香港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丰富,既可以从银行获得支持, 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1997 年,香港成立了香港按揭抵押公司,专门从事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2003 年7 月30 日,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 颁布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标志房地产投资信托开始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运作。 (3) 土地制度:政府所有,土地相关收入占比高 作为世界上资本主义特征最显著的城市,香港在自然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香港政府仍控制着这个城市最有价值和最稀缺的资源——土地。政府通过公共土地批租,向私营机构和准公共机构分配土地以用于住宅和工业开发。土地相关收入占政府财政总收入达2成。 (4) 公屋制度:较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香港半数居民通过公屋解决住房需求。从上世纪40年代的“屋荒”到50年代住房保障制度确立,60年代“十年建屋计划”,再到80年代“长远房屋策略”,香港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 3. 结论及启示 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到,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丰富的住房供应结构,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其次,完善土地法律体系,建立全面有效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快我国住房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最后,警惕房地产泡沫的负面影响。
- 时间2012-07-20
- 页数16页
- 下载1167
- 浏览8671
免费
立即阅读 -
《调控期间十大城市新房及二手房价格走势对比分析》
[摘要] 【报告要点】 1. 价格波动:二手房转向往往早于新房,且波动大于新房,对市场更为敏感。 2. 特点分析:二手房市场交易分散,使得二手房价格成为市场变化的先行指标。 【报告正文】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调控政策的出台,主要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今,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累计上涨60%,超过同期新房价格涨幅,且在政策转向的时候,受自身市场分散决策等特点影响,二手房价格的涨跌幅度波动更加明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新房市场更迅速,可视为市场变化的先行指标。
- 时间2012-07-20
- 页数5页
- 下载1153
- 浏览8800
免费
立即阅读 -
《中大户型、中高价位项目成交占比上升,改善型需求渐释放》
[摘要] 随着信贷环境利好、刚需受鼓励支持以及改善型需求逐步释放,今年二季度成交量显著回升,部分中大户型、中高端项目开始热销。多个重点城市套均面积较一季度有所上升,中高端成交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均价有所上涨。从热销项目上看,一线城市目前还是以低价、小户型项目为主,而在二线城市部分中大户型和高价项目热销,特别是天津,热销项目高端化的趋势已经超过全市整体。
- 时间2012-07-20
- 页数4页
- 下载1139
- 浏览8798
免费
立即阅读 -
《2012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热销高端项目分析》
[摘要] 2012年上半年,在货币政策微调、地方政府微调政策等的促进下,主要城市首次置业等刚性需求积极入市推动普通住宅成交量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改善性需求也逐步释放,中高端住宅项目成交逐渐活跃,今年2月以来,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中高端住宅成交套数占全市商品住宅的比重明显提高。历史数据显示,中高端住宅成交量占比在市场好的时期普遍较高,上半年特别是5-6月部分城市中高端项目的热销也证明了目前市场热度的提升。本文通过各地项目成交数据,对北京、上海等五个代表城市上半年热销高端住宅项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上半年热销高端住宅占市场整体的份额下降,但价格企稳回升,少数项目近两个月成交量明显增加,进一步证明了目前热点城市市场不断升温的趋势。
- 时间2012-07-20
- 页数9页
- 下载1143
- 浏览8721
免费
立即阅读 -
《美国:极度发达的金融业与市场经济体制带来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920-2012)》
[摘要] 1. 地理人文环境和宏观经济 美国位于西半球北美洲,其中平原面积约占40%以上,提供了广阔的可居住地区。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约有77%的美国人居住在城市,其中近半数集中在纽约、洛杉矶等37个大城市都会区。 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5.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排名第二)的两倍。美国经济能保持近半个世纪的领先地位,除自然资源、技术等“硬实力”外,市场经济制度这一“软实力”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2. 房地产市场历史和现状 (1) 呈显著的周期性特征,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分成熟,但并不能摆脱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周期性发展规律。1923年至今,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4次显著的泡沫,特别是最近一次的次贷危机更是引发了全球危机。 (2) 完善的金融体系、市场为主的产业政策是重要特色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金融体系,如多层次的住房抵押贷款体系,使贷款渠道多样化,也分散了风险。同时,政府保通过建设公共住房、提供房租代金券等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最后,征税原则清晰,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 (3) 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 在美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外因影响非常有限,因此美国房地产的发展是主要是靠经济的内在推动。而美国的城市化也是以房地产业发展为重要动力的城市扩大化和“后城市化”(即所谓郊区化和城市群化)过程。 3. 典型城市市场: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各有特色 美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和全球金融中心,住宅价格水平居美国乃至世界前列;洛杉矶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房价绝对水平较高,泡沫也非常明显;芝加哥作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较为理性,住宅市场并不活跃,增长缓慢。 4. 结论及启示 通过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首先,我们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服从市场机制的原则,加快住房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抵押贷款市场。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上,解决买卖两方追求短期效益的问题,保障房地产市场秩序。其次,在整体格局上,要大力发展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城镇,形成城市群,从而降低大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最后,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二手房和租赁市场,形成丰富的住房供应结构。
- 时间2012-05-25
- 页数37页
- 下载1205
- 浏览8867
免费
立即阅读 -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分析专题-“居者有其屋”??保障房建设的楷模(1960-2012)》
[摘要] 1.地理人文环境和宏观经济 (1)地理环境:土地面积狭小,美丽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处于航行要道,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国土总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被称为“星岛”。其城市建设独具魅力,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精心且管理完善,具有“花园城市”的美称,是著名的宜居城市。 (2)宏观经济:高度发达,对外贸易为主导 新加坡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东南亚的经济中心。它不仅是世界第二大港口,也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和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还是亚洲美元中心和东南亚航空、电讯、旅游中心等。当地政治和社会稳定、市场开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是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2.房地产市场历史和现状 (1)现状:政府组屋占比超过八成、私人住宅为辅 新加坡的住房市场是以政府组屋为主、完全市场化的私人房地产为辅的二元体系。至2011年,新加坡累计建设组屋101万套,超过80%的新加坡人入住。从绝对水平看,新加坡私有住宅价格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远远高于政府组屋,大致为组屋价格的2-4倍。 (2)历史:从“贫民窟”到“居者有其屋”的典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新加坡住房极其短缺。1947年,英国房屋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新加坡有‘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在经过上世纪60年代建屋发展局的设立,70年代大量住房的供应和80年代组屋质量的提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之后,如今的新加坡住房自有率接近90%,成为“居者有其屋”的典范。 (3)特色:完善的组屋体系 新加坡住房建设的最大特色在于完善的组屋体系。房屋建设有条不紊,规划合理;分配机制公开透明,管理措施有效明确;二手房交易市场自由有序。同时,公积金的合理设置更是为组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3.住房政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二元的房地产市场保证了当地居民基本居住需求和社会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满足新加坡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对我国保障房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新加坡具备完善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政府设立建屋发展局专门负责组屋建设,且建立公积金政策体系为购房者提供优惠贷款和财政补贴。其次,建立规范的公共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制度,保证了组屋的质量和数量。再次,政府采取了丰富而又有效的调控政策,通过不断调整公积金政策,并运用税收、法律等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最后,新加坡组屋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非常具有前瞻性。
- 时间2012-05-04
- 页数32页
- 下载1225
- 浏览9120
免费
立即阅读 -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房价分析》
[摘要] 2010-2011年,中央及各地政府持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全国房价上涨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下跌。作为内蒙古的代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城市近两年房价总体呈上涨态势,近期渐趋平稳。本文借助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对过去两年三地房价走势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当地市场运行数据和政策、经济环境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显示,得益于当地经济增长和此前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三地房地产市场仍具有较强的投资前景。但短期内,由于调控政策仍然偏紧,一二线城市紧缩对三四线城市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三地房价上涨将在短期内受到抑制。
- 时间2012-03-15
- 页数11页
- 下载1128
- 浏览8781
免费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