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正式修订发布新版《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近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正式修订发布新版《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继头部物企先行探索“弹性定价+清单化服务”模式后,政府层面首次系统建立物业服务量化评价体系,标志着行业迈入标准化、透明化新阶段。
与2010年执行的标准相比,新修订的《标准》不仅为物业服务人提供了规范服务的“指南”,也为政府部门强化监管提供了“标尺”,更赋予了广大业主维护自身权益的“监督卡”,进一步推动业主和物业服务人之间建立友好互信和谐消费关系,稳步推动物业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图:2010年《标准》(左)与2025年《标准》(右)目录对比
核心突破:政策引领“菜单式”服务变革
本次修订在以下维度实现关键突破:
1、“刚性指标+柔性指标”的双层结构
刚性指标作为强制性服务底线,涵盖消防安全、信息公示等法定要求,不设等级划分,确保基础服务无折扣;柔性指标划分一级(基础)、二级(良好)、三级(优秀)服务等级,业主可根据小区实际需求(如设施老旧程度、绿化规模、人群结构)自由组合服务菜单,实现“质价匹配”的精准投入。
该模式打破“一刀切”服务模式,赋予业主议价权与监督权,推动服务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定制”。
2、量化指标与效果导向
明确各项服务应达到的效果,确定各等级的服务频次,实现可量化考核,确保服务过程可追溯,为物业服务价格测算和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业主可直观对照《标准》进行监督,减少服务争议,强化服务的透明度。
其他补充:强化风险管控,推动技术创新
《标准》首次提出风险管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要求,明确物业服务人应建立风险管控机制;要求定期对物业管理区域进行巡视巡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履行劝阻、制止、报告职责。对于突发事件,做好事前充分防范、事中迅速应急、事后总结评估,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标准》鼓励物业服务人积极开展物业服务智能化及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及推广,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企业影响:分化加剧,重塑竞争格局
1、中小物企:成本控制与精细化服务双重承压
明确的标准和升级要求,将迫使中小企业在人员配置、设备更新和管理系统上大幅投入,合规成本显著提高;服务标准与成本公开透明后,“低价低质”策略将不再可行,倒逼企业寻求成本结构优化(如共享服务、智慧化降本);缺乏服务实力或成本管控能力弱的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或被收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2、头部物企:迎来服务价值兑现和规模扩张机遇
高标准服务能力得到政策背书,可名正言顺地获取高定价;服务清单成为竞标与项目拓展的有力筹码,企业提供优于《标准》的服务清单将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头部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科技赋能(AI安防、智能报修)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助力其在合规框架下提升效益。
行业影响:推动透明化与高质量发展
新版《标准》通过量化服务标准和分级机制,系统性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服务模糊、质价不符问题,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多层级服务频次匹配不同业主需求,在强化业主参与度的同时提高满意度。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前业委会组建率不足,业主集体决策机制尚未健全,导致服务等级选择、违约监督等环节存在执行断层。但随着物管会机制的推广、线上业主平台的搭建,业委会覆盖率与履职能力将获得提升,《标准》的质价匹配效能将得到充分释放。
未来,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配套细则的完善、政府监管的强化以及业主参与度的提升,行业将迎来加速整合的关键期。标准量化、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的品质服务,将成为物业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指云
地产大数据与工具服务平台
关注中指物业研究官微
读懂物业行业和标杆企业
中指研究院自2007年起持续开展中国城市居民物业服务满意度普查工作。该普查立足客户视角,系统聚焦居住场景中的服务体验与评价,为企业精准识别客户需求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面对房地产市场与物业服务行业的新发展格局,再度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专项调查。
来源: 中指物业研究 --
2025年1-6月,TOP50企业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共计约1901.7万次
来源: 中指物业研究 --